张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BiMBA院长
访谈背景: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从成立到如今走过了15年,在2014年3月28号公布的《福布斯2014中国最佳商学院排行榜》中,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力压群雄,排名第一。网易教育特别邀请到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张黎教授做客商学院会客厅,畅谈中国商学院教育的发展,分享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的发展历程。
精彩语录:
1、中国商学院教育发展二十余年,从“后来者”到“唱主角”,这种角色的转换也不是因为我们的商学院怎么样,而是因为中国的市场越来越重要。
2、要看中国的工商管理的教育,是要看中国这个国家、市场、社会以及它的实力等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变化。
3、为什么好的工商管理教育往往来自于发达国家,而比较贫穷的,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国家,很少有这样一些工商管理的学院,这就像产品和品牌是一样的道理。
4、在全口径研究中国的这样一个背景下,你才能把管理学的东西真正的能够传授给学生,他要有一个更大的视野去看这个管理学的东西。这是我们全国独一无二的定位,也是优势。
5、有时候老师传授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道”,这是其实我觉得是一个商学院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精华。
大师问答:
十五年登顶福布斯排行榜,BiMBA有哪些一直在变化?
教育首先是要根据受众的需求,另外如何有效的组织自己教学的资源这两方面都在变,根本说来整个社会的环境在变,因此我们所提供的教育的内容,甚至教育的形式都在变。
BiMBA的合力办学(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中国教师跟欧美名师)如何发挥优势?
不管怎么去分析问题,总是要在一个非常完整的环境下去分析问题,而国际化、中西对比、交流、探索,它是这个完成环境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到宏观和微观结合。
商学院的课程教育跟企业管理的实战,会不会存在一种脱节?
必须承认有脱节现象,但是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去看这个所谓的脱节。我们要找到有实践经验和业界非常紧密接触的这些教授来教这个避免脱节现象,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所谓学生认识的脱节可能有种误区。但不能否认也有可能是一些学生的误解,或者说他的思维的需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
未来BiMBA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计划?
我们怎么样能够把学生建立一个更强的网络,让他们能够继续互相帮助,和母校保持很好的联系,真正做到为他们继续增值,永远增值,这是一个商学院,我觉得也是未来我们学校注意的一个方向。
中国商学院发展的这么多年中,最大的一个改变是什么?
学员现在是更有挑战性,学生这部分的变化其实是企业的变化,企业的变化还是在商业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一环紧扣一环。
市场经济也发展这么多年,中国的营销大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
有很大的变化,其实营销绝对不只是一个对产品,或者是个服务,服务也是一个产品的营销,一定要把它放在大环境下来看,尤其是我们讲这个环境是一个社会、经济、技术、包括政策。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中国的营销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其实这个趋势在过去这些年已经有了,这不只是互联网带来的,过去是什么?我把东西卖给你,我们是一种交易的关系,而现在更多的是什么?是一种交互的关系。
营销环境的变化会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了,商业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了,新的科技发生巨大的变化了,大数据,我刚才讲的等等,互联网等等,对我们的教学,对每个老师,怎么能够与时俱进的组织自己的课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一个。另外工商管理教育相对来说更是一个小众教育,我们怎么找到这个平衡,我相信大家都在探索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