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利好促使EMBA繁荣:"圈子文化"成中国特色

培训 > 焦点新闻 > 来源: 网易 作者: 时间:2014-05-21 09:29:10 编辑:胡胜男
0

[导读]EMBA作为一个洋品牌,EMBA在中国的十年发展中,越来越成熟,也逐渐形成自己的一些本土化特色。

201405201638476c2f7

EMBA的全称是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直译为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作为一个洋品牌,EMBA在中国的十年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一些本土化特色。

经济利好促使EMBA繁荣

与国外EMBA相比,国内EMBA与其最大区别在于,它不需要参加GMAT(一种被广泛应用到工商管理硕士入学的标准化考试),学员入学没有硬性指标,考试也以面试为主,由考官现场出题,但是,国内EMBA通常会要求学员有五年或者十年以上管理经验。换言之,国内EMBA更看重学员在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对于中国的EMBA热,中国EMBA社区负责人谷芃分析称,这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有关。“EMBA里的学员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他们是中国经济精英的代表。可以说,世界经济看中国,中国经济看EMBA。”谷芃说。

“任何一个社会生产制度与教育制度都是有联系的,社会的演化与这两方面是同步同构的。所以说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生产实践是同步的。从引进、借用、模仿、实践,到21世纪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EMBA经历了一个本土化过程,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中心主任冯云霞说。

EMBA教育带动圈子文化

本土特色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圈子文化”。仅以学员身份为例,在长江商学院,主要以民营企业老板为主;而在中欧商学院,更多的则是外企高管。

赶集网CEO、联合创始人杨浩涌是中欧商学院学员,他说自己读EMBA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想学习一些东西;另一方面是希望认识更多的商界精英,拓展人脉。我是做互联网起家的,需要与不同领域的人士打交道,选择中欧,是觉得其教师团队更国际化,校友、学生更本土化”。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需要一个圈子,商人也一样。跟熟悉的人做生意,心里总会踏实一点。同学之间,最容易建立信任,所以大家都慢慢聚拢到这个圈子来了。”在解释EMBA教育的“圈子文化”时,《商学院》杂志副主编王丹如此说。

您觉得这篇文章: 不错0 一般0

热门推荐

[责任编辑:胡胜男]

吉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吉和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吉和网,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发表,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吉和网"
  •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吉和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解决。联系方式: 365jilin@365jilin.com

论坛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