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品牌屈指可数 三元吉品特色街区集中展示吉林省名优特品牌产品

培训 > 焦点新闻 > 来源:吉和网综合 作者: 时间:2014-08-25 10:53:25 编辑:胡胜男
0

[导读]在中国农业领域,诸如东北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茶、莱阳梨等产地品牌俯首皆是,并深入当地消费者心中。可是,能够代表该品类的企业品牌却是屈指可数。三元吉品特色街区的建设,有利于吉林省农副特色产品形成品牌集聚区,有利于吉林省农副产品企业快速形成产业集群。

在中国农业领域,诸如东北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茶、莱阳梨等产地品牌俯首皆是,并深入当地消费者心中。可是,能够代表该品类的企业品牌却是屈指可数。三元吉品特色街区的建设,有利于吉林省农副特色产品形成品牌集聚区,有利于吉林省农副产品企业快速形成产业集群。

如此“无名氏”现象让很多企业陷入被动与尴尬的局面:比如有的企业很可能是某个细分行业的冠军,年销售额达几百亿元,但唯一的缺憾就是没人知道它是谁;再比如有的企业都做到要上市了,连股票名字也都起好了,才发现商标原来不在自己手里。听上去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很多农业企业根本没有品牌思维,尤其以做原料供应或者初级农产品的企业最为显著,它们更多的是贸易思维主导经营。”娄向鹏说,由于农业产业高度分散,同质化、低值化、区域化无序竞争,很多品类目前还没有全国性的领军品牌。

中国农业的尴尬与困境远不止这些。

作为茶叶宗祖国,7万家中国茶企不抵一个英国立顿,而英国并不种植茶叶。同样作为中国特产的猕猴桃,被新西兰人拿去后进行品种改良,用“奇异果”的洋名以“个”为单位卖到中国,而我们却是论“斤”卖,价格相差近10倍。

从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品牌农业是重要的实现路径。可既有事实是,受制于人多地少,中国农业一直追求的是量产目标,品牌化经营成为客观存在的缺失,从而导致“有产品无品牌”、“有产地品牌无企业品牌”的现象由来已久。

探究其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产业链较长,农产品千差万别,每一个细分领域及其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甚至会有不一样的经营模式。比如种菜和养猪,完全就是两个路子。而要在林林总总的农产品领域中树立一个品牌,如果没有优秀的品牌模式,无疑是难上加难。

如今是一个品牌制胜的时代。“从汽车到电器,从服装到饰品,从住房到酒店,从洗发水到化妆品,我们被品牌包围着。”娄向鹏无奈地说,“但就在从田间到餐桌上,我们的品牌却是荒芜的。”而这其中,很多领域恰恰蕴藏着建立强势品牌的战略机会。

那么,哪些农业企业更适合走品牌路线?一个是针对某些特种资源类产品去做品牌更有推广价值,另一个是从消费者直接所需的如肉、蛋、奶类等大宗农产品中寻找一些差异化优势来打造品牌。“根据产品的细分去树立一个品牌,会特别容易让你从众多的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他如此建议。就像来自广东的壹号土猪,它在猪肉市场的细分品类中至少第一战略就已经胜出了。

尽管如此,农业品牌化从整个产业来看,依旧是大趋势。而中国新农业的未来,也必然是以品牌农业为标志的。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只有进行品牌化经营,中国食品才能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保证。

品牌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信任。“消费者一看到这个品牌,他联想的就是这个产品的品质,甚至它的生产过程,这里面存在他对这个产品的信任感。”黄德钧说。消费者信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以养殖闻名的温氏模式(以猪、鸡等禽类养殖服务)在这条路上取得了成功。农民和温氏公司合作养猪,由温氏公司向合作农户统一供应猪苗、饲料、防疫等技术服务,实行保护价收购,并免费为之办理生猪保险。但这种模式很难为别人所复制,“因为它是建立在与农户签约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基于与农户的信任关系,而实现契约合作的。”信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林对《中外管理》说。

可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品牌模式,才是推进农业企业品牌化走向成功的关键。

三元吉品特色街区的建设,有利于吉林省农副特色产品形成品牌集聚区,有利于吉林省农副产品企业快速形成产业集群。

三元吉品特色街区的建设,为吉林省名优特产品进入长春市场铺就一条更为便捷和顺畅的通道,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为吉林省农副企业实现O2O商业模式提供一个展示平台和出口。

为长春市建设东北亚现代文化名城提供一个物质文化展示平台,集中展示吉林省名优特品牌产品,成为城市对外展示新的城市名片。

您觉得这篇文章: 不错0 一般0

热门推荐

[责任编辑:胡胜男]

吉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吉和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吉和网,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发表,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吉和网"
  •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吉和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解决。联系方式: 365jilin@365jilin.com

论坛热点